鳥編來信2 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獎個人觀察

Img 7411

前期談這兩年角角者百萬小說獎「類型小說組」的個人觀察,今天想聊聊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獎歷屆作品。

這個獎項開宗明義是瞄準具影視改編潛力的作品。從2018年開辦至今共四屆,得獎作品共九部。成績最好的是第二屆的首獎《最刑島》,得獎後以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為名出版,並改編為同名影集。

在整理歷屆得獎作品名單,以及第一屆到第三屆評審會議紀錄(第四屆無法在網路上找到)後,想跟創作者分享幾點觀察。

第一個觀察:九部作品中居然有三部奇幻小說。在一個強烈以改編為訴求的影視文學獎中,我認為這點非常值得談,原因是,我過去工作經驗,透過IP銷售業務對市場與製作方的理解,製作成本往往是主要考量。

再好的作品一旦涉及大場面,不管是百年前的台灣社會小說,或者神鬼對決靈異故事,製作方首先想到的都是拍攝成本。小說中幾句話描述的場景,拍攝時的成本卻很高,不管是建築物、服裝、背景考據等。是以,在經費考量之下,奇幻、科幻、仙魔對決,或儘管是寫實取向,只要背景設於國外、或時代是數十年前的台灣,推廣上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困難。

可是,氣勢滂薄(所以製作成本想必很驚人)的《最後的魔術家族》與《海神》還是得獎了。固然能說傑作不會被埋沒,但從這兩部都涉及台灣在地歷史與文化看來,即使主辦方願意克服製作經費或說服製作方,對於有志投稿的創作者來說,「越在地越國際」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。(註)

第二個觀察:特定職人結合重大事件易突出。最明顯的例子如《八尺門》以原住名律師為判死刑的移工奔走辯護,深挖出海洋漁業利益與國家政商權力間的拉扯;《光點消失之後》則是空軍新聞官為追查軍機撞山真相為主軸。

這兩部作品都是實打實以冷硬議題切入,《八尺門》作者唐福睿投入創作前是執業律師,但關於原住民與移工議題、海洋漁業與各方面利益上的牽連上,他在先前的訪談時坦言,花了非常多時間搜集資料,到基隆當地查訪。《光點》作者海德薇本人並未擔任飛官相關工作,但她近年來寫了好幾本職人小說,創作前都會進行紮實的田調工作。

第三個觀察:偶爾會出現文學性很強的小說,《綻放年代》《公路上的蘇珊》等。其實就連《八尺門》《魔術家族》都是敘事技巧高,文字靈活又深入的代表。即使概念好,若缺乏相對應的文字駕馭能力,不容易在這獎項中突出。

最後想談一下《光點消失之後》作者海德薇的轉型。我對海德薇有印象始於《山神》,她不僅採訪了好幾個巡山員,還深入山林,近距離觀察巡山員日常工作與困境。她的職人書寫除了巡山員外,還包括藍染職人、環保清潔隊員,以及第四屆得獎作中的空軍新聞官。

不過在這之前,她寫的也是奇幻小說!守備範圍很廣,從歐洲中古世紀魔法,到東方靈異傳說都包括在內。我很好奇她從奇幻轉為寫實職人書寫的軌跡,或許能從這篇多年前的訪問「專訪海德薇–身為小說家的魔法」得到一些線索。

註1:網路上無法讀到《海神》,但從評審評語「兼具臺灣歷史文化與海島特色的底蘊」中可推斷這虛構島嶼與台灣的連結。《最後的魔術家族》結合台灣的宮廟文化與西方奇幻魔法風格,描述魔法師家族偽裝成普通人,逃避滅門危機衍生的一連串華麗詭異事件。

註2:以下是第一屆到第三屆的評審會議。特別推薦大家讀一下第二屆評審會議中,不同領域的評審針對《最後的魔術家族》(當時以《蒼生惶惶,惴惴不安》參賽)與《借刀殺人中學》的討論。

第一屆評審會議

第2屆評審會議

第三屆會議記錄

「鳥編來信」每週三發報。這是第二封信。

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或疑問,訂閱後可以隨時回信給我。

也歡迎轉寄分享給你的朋友。

下幾封信會繼續談文學獎的個人觀察。但應該會是比較輕鬆的題目…

下次見!


探索更多來自 林比比鳥的創作諮詢室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